可變壓縮比降臨 內燃機又獲續命神器
說起發動機,腦洞大開的我們(men) 總是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那樣的概念,但一台發動機一種壓縮比似乎就像每個(ge) 人隻能有一個(ge) 心髒般不容置疑,雖然都叫可變,但它畢竟不像可變氣門正時來的相對簡單,雖然還沒有完全接受,但突然間想起了黑格爾的一句“存在即合理”,得,看來還得再補個(ge) 腦洞。

但凡對汽車了解的朋友們(men) 都會(hui) 知道,麵對純電、插電式混合動力、燃料電池車等一波波的,傳(chuan) 動燃油車的份額似乎正在被一步步的逐漸侵蝕,尤其是近來又冒出石墨烯電池這麽(me) 個(ge) 大怪物,新能源汽車似乎看出點要逆襲的節奏。就在此時,爆出了可壓縮比發動機首秀的消息,那麽(me) 它的推出,會(hui) 否成為(wei) 燃油發動機的續命神器呢?
這款可變壓縮比發動機,也叫VC-Turbo發動機,是全球收款可以根據駕駛需求,切換性能和最佳油耗的發動機,壓縮比能夠在8:1和14:1之間切換。因為(wei) 應用“可變壓縮比”技術,燃油經濟性相比同級別發動機提升了27%。
那麽(me) 壓縮比到底是什麽(me) ,它為(wei) 什麽(me) 能決(jue) 定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呢?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接觸過熱效率這個(ge) 詞,最近真的很火熱,壓縮比、熱效率與(yu) 燃油經濟性是直接掛鉤的。對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,壓縮比是固定的。壓縮比太高,油品不好容易發生爆震,但如若壓縮比太低導致發動機的熱效率太低,燃油經濟性又會(hui) 大幅下降造成得不償(chang) 失,
所以在之前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上,我們(men) 會(hui) 發現一個(ge) 比較明顯的現象,那就是其要麽(me) 注重經濟性,要麽(me) 更偏動力性,魚與(yu) 熊掌難以兼得。因此如何調整壓縮比就成為(wei) 了優(you) 化燃油發動機效率麵前的一大問題,而VC-T發動機似乎成了一個(ge) 不錯的解決(jue) 方案。
通過VC-Turbo技術,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低負荷下可以采用較低壓縮比,實現燃油經濟性;而在比較高負荷工況下則可以調節為(wei) 高壓縮比,增強扭矩和功率輸出。
有了可變壓縮比以後,發動機的特性就完全可以滿足這兩(liang) 方麵的需求了。大多數情況下,你隻要以平常心駕駛,發動機就可以維持高壓縮比,省油、高效。當你需要強勁動力時,發動機就可以變回低壓縮比——雖然此刻會(hui) 有點費油。
不僅(jin) 如此,這種技術還能與(yu) 渦增和阿特金森更好的配合。如渦輪介入前,發動機最好能有14的壓縮比,但所有渦增發動機不可能這麽(me) 設計。有了VC-T這個(ge) 問題會(hui) 迎刃而解,渦輪介入前的遲滯問題會(hui) 大幅度緩解。此時壓縮比和膨脹比之間可以拉得更大,燃油經濟性同時也會(hui) 更高。
說起來好像很複雜,但實際上這些都在發動機的程序控製之下,並不需要人為(wei) 來進行切換。更關(guan) 鍵的是,以多數人的多數駕車工況來看,都會(hui) 不自覺的采用“高效工況”,而下意識需要動力的時候,發動機又會(hui) 立刻變得強勁。最終給人的印象就是——這車又有勁兒(er) 、又省油。這不正是多數發動機設計師的終極目標嗎?
但是問題來了,可變壓縮比雖然看起來很完美,但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,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有車企在研究發動機實現可變壓縮比的問題,但為(wei) 何遲遲無法實現呢?究其原因,最難實現的並不是硬件結構,而是電子的控製程序,其算法和管控難度要大得多。
總而言之,可變壓縮比發動機的推出讓我們(men) 看到了燃油發動機新的發展方向,套用習(xi) 大大的一句話“新故相推,日生不滯”,唯有攻堅克難凡能取得更大突破,擼起袖子加油幹!